【凿壁偷光文言文】“凿壁偷光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古代典故,出自《汉书·匡衡传》。这个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匡衡勤奋好学、克服困难求知的故事,体现了古人刻苦钻研、不畏艰难的精神。
一、故事概述
匡衡出身贫寒,家中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。为了读书,他白天劳作,晚上则借邻居家的灯光学习。但因为家境贫寒,无法购买蜡烛或油灯,他便在墙上凿一个小洞,从邻居家的窗户中“偷”来一点光亮,继续苦读。后来,匡衡凭借自己的努力,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儒,并最终官至丞相。
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匡衡的聪明和毅力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。
二、原文节选(《汉书·匡衡传》)
> 匡衡字稚圭,东海郡人也。少而好学,家贫,不常得油。尝于壁间凿孔,以借邻家之光,夜诵书。其后遂为博士,累迁至丞相。
三、总结与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来源 | 《汉书·匡衡传》 |
主人公 | 匡衡 |
出身背景 | 家境贫寒,无油点灯 |
行动方式 | 凿壁借光,夜间苦读 |
结果 | 学识渊博,官至丞相 |
精神内涵 | 勤奋刻苦、不畏艰难、追求知识 |
文化意义 | 成为后世学子励志的典范 |
四、启示与思考
“凿壁偷光”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告诉我们:即使身处困境,只要心怀梦想,坚持不懈,终能突破重重阻碍,实现自我价值。
在现代社会,虽然我们不再需要“凿壁借光”,但那种对知识的渴望、对理想的执着,依然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。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勤奋与坚持始终是成功的关键。
五、结语
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功,往往始于一个小小的坚持。愿每一个有志之人,都能像匡衡一样,在黑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