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肃然起敬的意思】“肃然起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对某人或某事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和尊重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,也反映出被尊敬对象的高尚品质或非凡成就。
一、成语解析
| 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
| 肃然 | sù rán | 形容严肃、恭敬的样子 |
| 起敬 | qǐ jìng | 表示产生敬意、敬畏之心 |
整体含义:形容面对某种庄严、崇高的人或事物时,内心自然产生的恭敬和敬仰之情。
二、成语出处
“肃然起敬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帝每与(马)援言,未尝不肃然起敬。”
意思是皇帝每次和马援谈话,都会表现出一种严肃而恭敬的态度,体现出对他的尊重。
三、用法与例句
| 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对长辈或权威人物 | 看到他那严谨的作风,我肃然起敬。 |
| 对英雄人物 | 面对这位为国捐躯的烈士,我们肃然起敬。 |
| 对历史人物 | 回顾古代先贤的事迹,令人肃然起敬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别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心悦诚服、肃然钦佩、敬仰不已 |
| 反义词 | 嗤之以鼻、不屑一顾、漠不关心 |
五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对象:多用于对人、事、物等具有较高道德、地位或影响力的对象。
2. 情感色彩:带有强烈的正面情感,表达的是由衷的尊重和敬意。
3. 语境搭配: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六、总结
“肃然起敬”是一个表达敬意的成语,强调在面对某些值得尊敬的人或事时,内心自然流露出的庄重与敬仰。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尊重与传承。在日常交流中,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肃然起敬”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