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出自哪】“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”这句话,是古代中国思想家在论述国家治理、军事战略时提出的重要观点。它强调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固不应仅仅依赖于地理上的险要地形,而应更多地依靠内部的治理、民心的向背以及制度的完善。
一、原文出处
“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”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原句为:
> 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限制百姓不能只靠边境的界限;巩固国家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;威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器的精良。
二、背景与含义
这句话出自《孟子》一书,是孟子在与齐王讨论治国之道时提出的观点。孟子主张“仁政”,认为国家的稳固应建立在道德教化、政治清明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,而不是单纯依靠自然屏障或武力威胁。
- 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”:意思是治理百姓不能仅靠边界来限制。
- “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”:国家的稳固不能只靠山川河流的险要。
- “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”:震慑天下不能只靠兵器的强大。
这三句话共同表达了孟子对“仁政”的推崇,强调内在德治的重要性。
三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 |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|
出处 | 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 |
原文 | 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” |
含义 | 国家的稳固不应依赖地理险要,而应依靠内政清明、民心所向 |
思想核心 | 强调“仁政”与道德治理的重要性 |
现代意义 | 提醒人们重视制度建设、社会和谐,而非片面依赖外在条件 |
四、结语
“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”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,也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国家强盛的过程中,不能忽视内在的建设与人心的凝聚。只有将制度完善、文化传承与人民福祉相结合,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