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舂怎么读怎么读】“舂”是一个汉字,读音为 chōng(拼音:chōng)。它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,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仍有使用。下面将从读音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舂”字的正确读音是 chōng,属于第二声。它的本义是指用杵捣碎谷物,是古代的一种粮食加工方式。在古文中,“舂”常与“米”搭配使用,如“舂米”。此外,在一些方言或特定词汇中,“舂”也有引申义,如“舂锄”、“舂泥”等,但这些用法较为少见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舂”并不常用,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、古文阅读或特定专业术语中。因此,了解其读音和基本含义对于学习中文的人来说是有帮助的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汉字 | 舂 |
拼音 | chōng |
声调 | 第二声(阳平) |
部首 | 舟 |
笔画 | 12画 |
本义 | 用杵捣碎谷物,古代粮食加工方式 |
引申义 | 如“舂米”、“舂锄”、“舂泥”等 |
使用频率 | 较低,多见于古文或特定语境 |
常见词组 | 舂米、舂臼、舂声 |
三、拓展说明
在古诗文中,“舂”常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场景,如“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。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。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复有贫妇人,抱子在其旁。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今我何功德?曾不事农桑。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。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”——白居易《观刈麦》
其中虽未直接出现“舂”字,但“舂米”作为古代农业生活的一部分,是当时常见的劳动场景之一。
四、结语
“舂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其读音明确为 chōng,含义也较为明确。了解这个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和传统文化。如果你在阅读中遇到这个字,可以参考本文提供的信息,快速掌握其读音和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