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国蜀国后主刘禅的资料简介】刘禅,字公嗣,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,也是蜀汉的最后一位君主。他是刘备与甘夫人所生之子,在刘备去世后继位,年幼即位,由丞相诸葛亮辅政,后经历多次权臣掌权,最终在魏国灭蜀后投降,成为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。
刘禅的一生经历了蜀汉由盛转衰的过程,其统治期间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辅佐,但后期因朝政腐败、国力衰退而逐渐失去民心。他的性格和治国能力一直备受后世争议,有人认为他昏庸无能,也有人认为他善于隐忍,保全了蜀汉百姓。
刘禅主要信息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字 | 刘禅(字公嗣) |
| 生卒年 | 约181年-271年 |
| 国家 | 蜀汉 |
| 继位时间 | 223年(刘备死后) |
| 在位时间 | 223年-263年 |
| 年号 | 建兴、延熙、景耀、炎兴 |
| 父亲 | 刘备 |
| 母亲 | 甘夫人 |
| 皇后 | 张氏(张飞之女) |
| 主要辅臣 | 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、姜维 |
| 结局 | 263年蜀汉灭亡后投降曹魏,被封为安乐公 |
| 后世评价 | 仁弱无能、昏庸无道;也有观点认为其善于保全百姓 |
刘禅的历史评价
刘禅的统治时期,蜀汉虽有诸葛亮等人治理,但国家资源有限,战事频繁,国力逐渐衰弱。他在位期间,多次北伐失败,内部权力斗争不断,导致朝政不稳。尽管如此,他在蜀汉灭亡后并未受到残酷对待,反而被封为安乐公,生活优渥,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。
关于刘禅的评价,历代史书多持批评态度,如《三国志》中称其“暗弱”,但也有学者指出,刘禅在面对强敌时选择投降,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和百姓伤亡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是一种政治智慧。
总之,刘禅作为蜀汉末代君主,其历史形象复杂多面,既有懦弱无能的一面,也有隐忍求存的一面。他的故事也成为三国历史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篇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