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细大不捐什么意思】“细大不捐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任何事物都不轻易舍弃,无论其大小、贵贱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偶尔出现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之处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细大不捐 |
拼音 | xì dà bù juān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君虽终,必有明德,以继世者,非子也,乃吾子也。夫细大不捐,而况于人乎?” |
含义 | 指不管事情大小、贵贱,都愿意接受或保留,不轻易舍弃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做事谨慎、不轻视任何细节,也可用于形容资源利用充分。 |
近义词 | 精打细算、不弃微小、物尽其用 |
反义词 | 浪费成性、粗心大意、弃若敝屣 |
二、词语拆解
- 细:指小的、细微的事物。
- 大:指大的、重要的事物。
- 不捐:不丢弃、不放弃。
合起来,“细大不捐”就是“无论是小的还是大的,都不丢弃”,强调一种全面、细致、不浪费的态度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工作态度:一个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,对每一个细节都不马虎,可以说他“细大不捐”。
2. 生活作风:有人在生活中节约资源,不浪费任何东西,也可以说他“细大不捐”。
3. 管理理念:企业在管理上注重细节,不忽视任何环节,也可以用“细大不捐”来形容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细大不捐”多用于书面语或较为正式的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,避免误解为“不拒绝任何事物”,而是强调“不轻视、不放弃”。
五、总结
“细大不捐”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,表达了对事物的重视与珍惜,尤其强调在细节和整体之间保持平衡。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严谨态度,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“惜物”的精神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态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更加细致、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