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言而喻怎么理解】“不言而喻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些事情非常明显、无需多加解释就能让人明白。它强调的是事物的显而易见性,通常用于表达某种观点或现象在逻辑上或常识上是不言自明的。
一、
“不言而喻”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吾与点也。’”后人引申为“不言而喻”,意指某些道理或事实非常清楚,不需要用言语去说明,人们一看就知道。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中,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正式感。
它的使用场景包括:
- 描述一个明显的事实;
- 表达对某事的肯定态度;
- 强调事情的显而易见性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不言而喻”不能用于复杂或需要详细解释的情况,否则会显得不合时宜或不够严谨。
二、表格形式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不言而喻 |
出处 | 《论语·阳货》(后世引申) |
含义 | 指事情非常清楚,不用说就能明白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对某事的明确判断 |
使用场景 | 描述显而易见的事实、逻辑清晰的观点等 |
适用对象 | 一般用于叙述或议论性的文本中 |
注意事项 | 不适用于复杂或需要详细解释的内容 |
近义词 | 显而易见、一目了然、不言自明 |
反义词 | 隐晦难懂、含糊不清、难以理解 |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日常交流中
“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,大家都能看出来。”
→ 表示问题本身非常清楚,不需要进一步解释。
2. 写作中
“他失败的原因不言而喻,缺乏准备和信心是关键因素。”
→ 强调失败原因很明显,无需深入分析。
3. 演讲或辩论中
“我们应当遵守法律,这不言而喻。”
→ 表达对普遍共识的认同。
四、结语
“不言而喻”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,能够准确传达“无需多言”的含义。在写作和表达中适当使用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但也要注意语境,避免滥用导致表达失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