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修边幅的成语解释】“不修边幅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注意仪表、穿着或举止上的整洁和得体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那些性格豪放、不拘小节的人,有时也带有贬义,表示此人不够注重形象或礼仪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不修边幅”往往与“洒脱”、“自由”等词联系在一起,但在正式场合中,这种行为可能被认为不够礼貌或缺乏修养。因此,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根据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。
不修边幅 成语详解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修边幅 |
拼音 | bù xiū biān fú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不修边幅,不饰威仪。” |
释义 | 不注重衣着、仪表或行为的整齐、整洁,形容人洒脱、不拘小节或不讲求外表。 |
近义词 | 不拘小节、洒脱不羁、不修边幅 |
反义词 | 注重仪表、讲究礼节、衣冠楚楚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外在表现或性格特点,也可用于批评他人不注意形象。 |
感情色彩 | 中性偏贬(视语境而定) |
例句 | 他是个不修边幅的人,平时穿衣服总是随意得很。 |
总结
“不修边幅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那些不注重外表或礼仪的人。虽然它有时可以表达一种自由不羁的个性,但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评价时,仍需谨慎使用。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及其适用语境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,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