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刮目相待】“刮目相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。它源于古代的典故,强调在了解一个人或事物后,应重新审视其价值,不再以旧眼光看待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刮目相待 |
拼音 | guā mù xiāng dài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 |
含义 |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有了新的认识,应以全新的眼光看待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称赞他人进步或改变,也可用于自我反思 |
二、出处与演变
“刮目相待”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。起初,鲁肃认为吕蒙只是武夫,但后来吕蒙通过努力学习,变得学识渊博,鲁肃便感叹: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!”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,广泛用于日常交流中。
三、使用方法与常见搭配
搭配方式 | 示例 |
主谓结构 | 他这次表现突出,真是让人刮目相待。 |
状语结构 | 他对问题的理解已非昔日可比,令人刮目相待。 |
固定句式 | 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刮目相看、另眼相看、改观 |
反义词 | 老眼昏花、视而不见、不屑一顾 |
五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职场场景:
小李入职一年后,工作能力大幅提升,领导对其刮目相待,决定给予晋升机会。
2. 学习场景:
小明以前成绩平平,但经过努力,现在成绩优异,老师对他刮目相待。
3. 人际关系:
朋友之间,如果一方发生积极变化,另一方自然会刮目相待。
六、总结
“刮目相待”不仅是对他人进步的认可,也提醒我们不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或事。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,人的能力和价值也会随之提升。学会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、成长自己。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结合了成语释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实际例子,避免AI生成痕迹,力求语言自然、内容详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