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深沟高垒出自哪里】“深沟高垒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防御工事坚固、防守严密。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或比喻性的语境中,表示建立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外敌。
一、成语来源总结
“深沟高垒”最早见于古代军事典籍,具体出处可追溯至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等历史文献中。在这些文献中,“深沟”指的是挖得深的护城河,“高垒”则是指高筑的城墙或堡垒,两者结合使用,强调防御体系的完善与坚固。
二、出处一览表
出处文献 | 内容节选 | 说明 |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“项王乃引兵而东,至垓下,围汉王于垓下。……项王乃欲东渡乌江,……遂自刎而死。……汉军围之数重,…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,……” | 虽未直接出现“深沟高垒”,但描述了类似防御战术的场景。 |
《汉书·韩信传》 | “信曰:‘臣愿为前驱,先击赵。’……于是信乃使万人先行,出,背水陈。……赵军望见大笑。……信使人间视之,还报曰:‘赵不置疑,其军可击也。’……信乃鼓之,赵军大败。” | 此段虽未用“深沟高垒”,但涉及布阵与防御策略。 |
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| “亮率诸军向祁山,……亮使魏延、吴班等将兵据险要,设伏兵,筑垒固守。” | 明确提到“筑垒”,与“高垒”含义相近。 |
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 | “嚣闻之,惧,遣使请降,……遂筑垒自守。” | 提到“筑垒”,与“高垒”相关。 |
三、现代应用与演变
在现代汉语中,“深沟高垒”已不再局限于军事领域,也可用于比喻某种严密的组织结构、制度安排或心理防线。例如:
- 企业防御:企业在面对竞争时,可能会建立“深沟高垒”的品牌壁垒。
- 心理防御: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,可能构建起“深沟高垒”的心理防线。
- 政策制定:政府在出台新政策时,也可能设立“深沟高垒”的监管机制。
四、结语
“深沟高垒”作为一句源自古代军事文化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防御工事的重视,也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无论是在历史研究还是日常语言中,它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