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卤水豆腐的制作方法和配方比例】卤水豆腐,又称老豆腐,是传统豆制品之一,因其质地较硬、口感扎实而广受欢迎。其制作过程讲究原料配比与工艺步骤,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将对卤水豆腐的制作方法及配方比例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卤水豆腐制作概述
卤水豆腐的制作主要依赖于豆浆的凝固过程,通过加入卤水(即石膏或盐卤)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,再经过压制形成豆腐。整个过程包括选豆、浸泡、磨浆、煮浆、点浆、压模等步骤。其中,卤水的种类和用量对豆腐的口感和质地影响较大。
二、卤水豆腐的配方比例
原料名称 | 用量(单位:kg) | 备注 |
黄豆 | 10 | 建议选用优质黄豆,提前浸泡8-12小时 |
水 | 40 | 用于浸泡和磨浆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|
卤水(石膏/盐卤) | 0.3~0.5 | 根据豆腐硬度需求调整,一般为豆浆重量的0.3%-0.5% |
石灰水 | 适量 | 用于点浆前调节pH值,增强凝固效果 |
食用油 | 少量 | 用于模具防粘 |
三、卤水豆腐制作步骤
1. 选豆与浸泡
选择饱满无虫蛀的黄豆,清洗后浸泡8-12小时,至豆粒吸水膨胀。
2. 磨浆与过滤
将泡好的黄豆加水磨浆,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豆渣,得到纯豆浆。
3. 煮浆
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,持续煮沸5-10分钟,去除豆腥味并杀菌。
4. 点浆
在煮好的豆浆中加入适量石灰水调节pH值,然后缓慢加入卤水,搅拌均匀,待豆浆开始凝结。
5. 压模成型
将凝固后的豆花倒入铺有纱布的模具中,压紧定型,静置一段时间后脱模。
6. 成品处理
可根据需要切块或直接食用,也可进行进一步加工如煎、炸、炖等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卤水的用量需根据豆浆浓度和所需豆腐硬度灵活调整。
- 煮浆时要不断搅拌,防止糊底。
- 点浆过程中应保持温度在80℃左右,有利于凝固。
- 制作环境应保持清洁,避免杂菌污染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配方比例,可以成功制作出质地坚实、口感细腻的卤水豆腐。无论是家庭自制还是小规模生产,掌握这些关键要点都能有效提升豆腐的品质与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