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膏粱子弟是什么意思】“膏粱子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那些出身富贵、生活优渥、缺乏实际能力或责任感的年轻一代。这个词语多带有一定的贬义,强调他们因家庭条件优越而缺乏奋斗精神和独立能力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膏粱子弟 |
拼音 | gāo liáng zǐ dì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夫膏粱之子,不知疾疢之为苦。” |
含义 | 指富贵人家的子弟,多指生活奢侈、不务正业的年轻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,带有贬义色彩。 |
近义词 | 富家子弟、纨绔子弟 |
反义词 | 布衣寒士、勤勉之人 |
二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膏粱”原意是指肥美的食物,如肉类、油脂等,象征着富裕的生活方式;“子弟”则指年轻人。因此,“膏粱子弟”最初指的是那些生活在富足环境中的年轻人,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这类人缺乏奋斗精神的批评。
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这一词语常被用来描写那些只知享乐、不思进取的贵族或官宦子弟,具有明显的道德批判意味。
三、现代语境下的使用
在现代社会中,“膏粱子弟”虽然仍保留其原有的含义,但使用频率有所下降。更多时候,人们会用“富二代”、“纨绔子弟”等更贴近口语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。
不过,这一词语仍然可用于文学、影视作品中,以刻画某些角色的性格特征,如懒惰、自私、缺乏责任感等。
四、总结
“膏粱子弟”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出生富贵、生活优渥但缺乏能力或责任感的年轻人。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特权阶层的某种偏见,也提醒人们重视教育与品德培养,避免成为“膏粱子弟”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定义 | 富贵人家的子弟,多指不务正业者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 |
来源 | 古代文献,含道德批判 |
现代意义 | 使用减少,仍用于文学描写 |
启示 | 强调努力与责任的重要性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膏粱子弟”不仅是语言上的一个词汇,更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与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