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巧夺天工的完整意思】“巧夺天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技艺高超、精妙绝伦。它原本是用来赞美自然的鬼斧神工,后来引申为人工制作的物品或技艺远胜于自然造化。下面我们将从含义、用法、出处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巧夺天工”出自古代文学作品,原意是形容自然界的奇妙构造,后多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,尤其指工艺品、建筑、艺术等领域的精湛之作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人工”与“自然”的对比,突出人为的巧妙和精美程度超过了自然本身。
在现代使用中,“巧夺天工”常用于赞美手工艺、设计、建筑、艺术等领域,表达对创作者技艺的高度认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该成语偏褒义,一般不用于贬义语境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巧夺天工 |
拼音 | qiǎo duó tiān gōng |
出处 | 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至于陶钧文思,贵在虚静;疏瀹五藏,澡雪精神。故能凌跨山川,包括宇宙,其气若江海,其势若风雷。奇文郁起,如云霞之焕;巧夺天工,似造化之功。” |
含义 | 原指自然的神奇构造,后多用于赞美人工技艺的高超,尤其是精美的工艺品、建筑设计等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书面语,常见于文艺、艺术、建筑等领域。 |
近义词 | 精雕细琢、巧夺天工、美轮美奂、匠心独运 |
反义词 | 粗制滥造、笨拙无章、平淡无奇 |
例句 | 1. 这座古建筑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,令人叹为观止。 2. 他设计的这件艺术品可谓巧夺天工,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巧夺天工”虽常用于赞美,但需注意语境,避免滥用。
- 在正式写作中,建议结合具体例子说明,增强表达效果。
- 该成语不宜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本身,而应侧重于人类技艺的卓越表现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巧夺天工”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