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肃然起敬是啥意思】“肃然起敬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和敬畏之情。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“敬佩”,更带有一种庄重、严肃的情感色彩。
一、
“肃然起敬”出自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,原意是指在面对某种庄严、神圣的事物时,内心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敬意与敬畏。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们对英雄人物、伟大事迹、崇高精神等产生的由衷敬仰。
它的使用场合通常比较正式,带有情感上的庄重感,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肃然起敬 |
| 拼音 | sù rán qǐ jìng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|
| 释义 |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产生深深的尊敬和敬畏之情 |
| 用法 |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,表达庄重的敬意 |
| 近义词 | 恭敬、敬仰、肃然无声、心生敬意 |
| 反义词 | 嘲讽、轻视、不屑一顾 |
| 使用场景 | 对英雄、伟人、高尚行为、庄严仪式等产生敬意时使用 |
| 情感色彩 | 庄重、严肃、敬仰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肃然起敬”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,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。它反映出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尊重与认同,也体现出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观念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因为看到别人的高尚行为、听到动人的故事而产生这种情感。
例如:
- 看到一位老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科研工作,人们会肃然起敬。
- 听到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,也会让人肃然起敬。
四、结语
“肃然起敬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值得尊敬的人和事时,应怀有一颗谦卑与敬仰之心。通过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,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