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其中“述而篇”是《论语》中的第七篇,主要记载了孔子关于道德修养、教育理念、处世态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。
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与学习,“述而篇”的原文与翻译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,力求准确、清晰、易懂。
一、
“述而篇”中,孔子强调了“仁”、“礼”、“学”、“志”等核心思想,提倡谦逊、好学、自省、守德的为人之道。他主张以德服人,重视教育和自我修养,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该篇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是研读《论语》的重要篇章之一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 | 只阐述前人的观点而不自己创作,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,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。 |
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 | 孔子说:“立志于道,依据于德,依附于仁,游习于六艺。” |
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| 孔子说:“不到他努力思考却仍然困惑的时候,我不去启发他;不到他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时候,我不去引导他。如果教他一个角落,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角落,我就不再重复教他。” |
子曰:“吾与点也!” | 孔子说:“我赞同曾点的说法!” |
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 | 孔子说:“吃粗粮喝清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快乐也就在其中了。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,对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。” |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| 孔子说:“几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。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,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。” |
子曰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 | 孔子说:“君子心胸宽广,小人经常忧愁不安。” |
子曰:“天生德于予,桓魋其如予何?” | 孔子说:“上天把德赋予了我,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?” |
子曰: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 | 孔子说:“我没有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德行的人。” |
子曰:“奢则不孙,俭则固。与其不孙也,宁固。” | 孔子说:“奢侈就会显得不谦逊,节俭就会显得固执。与其不谦逊,宁可固执。” |
三、结语
《论语·述而篇》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人生智慧,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。通过学习本篇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修身齐家、治国平天下。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理解路径,帮助深入体会儒家思想的精髓。